【活動訊息轉發】歡迎踴躍報名2023智慧醫材跨域單位媒合交流座談會-遠距整合 智醫共創

【活動訊息轉發】2023智慧醫材跨域單位媒合交流座談會-遠距整合 智醫共創

 

活動目標:藉由辦理媒合活動,邀集技術端、銷售端、臨床驗證場域及法規輔導諮詢,串連產、官、研、醫等單位智慧產業鏈,促成國内產、醫、市場跨域合作契機,活絡國內智慧科技發展。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ZyV1EQ
●時間:2023年11月7日(二) 9:30~12:30
●地點:聯新國際醫院 門診大樓12F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協辦單位:聯新國際醫院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聯繫人資訊:
工業技術研究院 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法規事務部 吳小姐
Tel: 03-5912185
Email: yudanwu@itri.org.tw

 

【活動訊息轉發】臺大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TELL Talks英語學習講座:AI時代的英語學習力

【活動訊息轉發】臺大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TELL Talks英語學習講座:AI時代的英語學習力

本場TELL Talk邀請到生成式AI創新學院的李海碩執行長,李海碩執行長不只是AI專家也是專業的英語教師,他將分享在AI時代為什麼要學英語、要怎麼學英文、和該學什麼英文。

講者:生成式AI創新學院 李海碩執行長講者經歷:

– 國立交通大學數位學習碩士
– 美國Minerva大學決策分析碩士班(MDA, Master of Science in Decision Analysis)
– 現任 葳格國際學校 總校長
– 2023臺灣人工智慧年會 Future-Proofing Humanity: Strategies for Thriving in an AI-Dominated Epoch 主題講者(Topic Speaker)
– 銳綸數位執行長特別助理
– 開放式課程聯盟(OpenCourseWare)執行秘書
– 國際演講會講師團團長
– 臺中市立東山高中英文科專任教師
– Toastmaster臺灣冠軍九次、亞洲即席演講冠軍
– ETS官方認證TOEIC師訓講師

●時間:2023/11/1(三) 14:00 – 15:40
●地點:臺大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 劇場(本中心位置圖 https://bit.ly/FLTC-felt-map
●報名方式:ACCUPASS活動報名系統 https://bit.ly/2023-TELL-Talk-1 (預計10/11開放校內報名,10/18開放校外報名)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外語教學暨資源中心、國立臺灣大學雙語教育中心

【媒體報導】AI頂級會議又在臺舉辦,兩大巨頭分享生成式AI新進展,連摩根大通研發副總都將來臺北分享

 

國際頂級AI學術會議又來臺舉辦,資訊檢索領域(IR)的AI頂級會議ACM SIGIR近日(7月23日)將在臺北舉辦,由Google DeepMind 、微軟研究院的重量級科學家開場,分享生成式檢索、Copilot搜尋等AI新典範浪潮下的研究進展,多家跨國企業像摩根大通集團都派出研發副總來臺分享業界第一手研究。

 

ACM SIGIR是全球13個頂級AI會議之一,是資訊檢索領域公認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今年有將近500篇論文,論文接受率平均只有20%,議題涵蓋了各種資訊檢索技術和議題,例如搜尋、排序、評估、NLP、推薦系統、內容分析、FATE(公平透明倫理、可解釋性)等,傳統的IR技術,正是電商、企業常用推薦技術背後的基礎。另外也有業界研發成果專場,發表數十篇業界第一線論文。不只學術界重視,連科技巨頭,跨國企業,如摩根大通集團都有數篇論文發表,派出研發副總親自登臺。

 

2019年7月臺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陳信希主任在向SIGIR組織提出申請,與三國競爭後勝出。這是46年來首次來臺舉辦,由臺灣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與中華民國計算語言學學會負責。這是2019年電腦視覺頂級會議ICIP登臺,帶來卷積神經網路之父Yann LeCun訪臺後的另一場AI頂級會議。

 

臺灣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執行長杜維洲指出,AI技術演進太快,競爭非常激烈,研究者為了怕競爭者搶先發表類似成果,往往選擇到舉辦時間最近的國際會議上發表,而非像其他領域透過重要期刊曝光。不只學術圈,科技巨頭一有新進展,也會想在最近的AI頂級會議上發表,換句話說,「在AI頂級會議,有機會看到全球最新的重大AI研究成果。」他強調,不只IR,更會吸引各領域AI的國際一流研究人員來臺交流。

 

Google DeepMind、微軟研究院重量級科學家、臺灣國際級ML專家揭露最新發展

「光是主場演講就非常值得期待,」杜維洲推薦。學界業界都高度知名的Google DeepMind傑出研究科學家Marc Najork,在Google率領了7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他也是IEEE院士,將介紹最熱門的生成式模型如何影響IR領域的發展,尤其是這個新典範伴隨的衝擊和困難。

而微軟研究院實驗室副總監兼總經理Ryen White在微軟總部率領了多個重量級議題團隊,包括NLP倫理、Cortana等主題。微軟近來大舉將Copilot的人機協作AI思維落實到各產品和研發層面。Ryen White將分享Copilot趨勢對搜尋和IR領域的最新進展和衝擊。而因ML演算法論文破5萬次引用揚名全球的臺灣大學資工系教授林智仁則會分享一個重要的ML模型研發新思維,要有不要等到夠準才敢試的態度。

主辦單位特別找來伊利諾大學使用者測試首席研究科學家Ranjitha Kumar擔任主場演講,分享使用者體驗研究時,如何整合量化和無法量化的質性資料,來進行使用者實驗的方式,「這位一路參與新創公司第一線研究的學者,可以帶給IR領域新觀點而邀請她。」杜維洲。

 

將數百位AI學界、業界一流人才帶來臺灣交流

另一個在臺舉辦的意義是,杜維洲表示,臺灣越來越多本土研究人才,但不見得人人都有機會出國擴大視野,爭取頂級國際會議來臺,就能將數百外國際專家帶來臺灣交流。為了讓臺灣新一代學術人才和國際一流AI人才交流,臺大也招募了近50位碩博士生擔任工作志工,就近與這些國際專家接觸。

去年ACM SIGIR會議在熱到42度的西班牙舉辦,眾人最疲累的最後一天末尾,臺灣主辦人上場介紹今年活動時,直接播放了3分鐘影片,一播完夜市各類美食,全場歡呼,大家都問,能不能喝到道地的珍珠奶茶。杜維洲打趣的說,去哪吃臺灣美食,成了這群國際AI人才來臺,最常問他的一件事。

 

原文出處: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57888?fbclid=IwAR2eI8QMnTvDYp55voz3fOSOPzLrSMchZFfsbhPPx_2pmSzw7lQ2NbEWC4Q

【活動訊息轉發】歡迎踴躍報名「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

【活動轉發】歡迎踴躍報名「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
  • 活動時間:2023年6月30日(五)10:00-12:30
  • 活動地點:報名成功將於活動前一日提供線上觀看網址
  • 活動報名:2023/05/26~2023/06/28,點選以下連結

 

自2022年迄今全球生成式AI爆發,成為史上最快突破每月活躍用戶數1億人的科技產品。不僅國外科技領導廠商全力投入其中,生成式AI也為台灣百工百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新契機。從人與人的溝通方式、新的電子商務行銷體驗到製造業的工廠設計與研發流程優化,生成式AI都正在重塑全球的未來生活和企業運作樣貌。
工研院擁有多項生成式AI核心技術,並結合台灣獨特的資料,為不同產業開創出全新的應用和產業效益,縮短台灣產業發展生成式AI的學習曲線。除了前瞻科技上的跨域創新,工研院同樣秉持AI發展「以人為本」的初衷,關注生成式AI帶來的產業與社會影響,以及相關智財權、隱私、倫理、資安、資訊誤導等社會影響與法制層面議題。此外,生成式AI對職場帶來了巨大衝擊,同時AI人才也成為炙手可熱的存在。企業如何積極培育不同世代的員工,使他們能夠適應生成式AI推動創新,也成為產學研須共同合作的重要課題。
工研院將於2023年06月30日(星期五) 舉辦【生成式AI:產業變革與機會論壇】。會中將會以生成式AI產業影響與機會、產業科研、倫理與法治、人才培育等議題,與國內產官學界人士進行分享與討論,共商台灣生成式AI發展的機會策略。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新聞稿】臺大與Google深化合作!共推半導體、AI技術研究

臺大與Google深化合作!共推半導體、AI技術研究

台灣大學今(4日)宣布和Google 有更深的合作,除現有電機、資訊、機械等領域,將擴大到半導體、晶片設計、永續發展及AI技術範疇,並增加更多元的合作形式,包括研究獎助、知識產權共享。

台大與Google在AI、機器學習、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半導體等領域,均有世界級的研究團隊。近年來,雙方透過台大人工智慧研究中心(AINTU)居中協調,順利推動多項產學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師生學術能量,創新研究成果。

其中台大和Google在2018年共同發起「AI創新研究營」,台大指出,目前五屆已累積超過60位來自各國的Google專家進行分享,逾1500位參加者,今年主題將聚焦在雙方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合作,包含當下熱門 AI 領域交流,如大型語言模型等。

台大副校長廖婉君表示,台大是國際一流大學,而Google在搜尋引擎、雲端服務及開源軟體方面,影響力遍及世界各角落,雙方無論是在人才培育、學術研究、產學合作及永續發展等主題,都有共識一起合作推動,特別是人工智慧、半導體、及環境永續等,都是未來合作的重要方向。

而Google 過去幾年以多種方式挹注台大資源,贊助學生參與國際學術活動,提供學生企業實習機會,贊助年輕教師進行研究,鼓勵女性族群。期待雙方未來有更長遠、更多元深化的合作,共創雙贏。

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馬大康博士則表示,很開心能持續推動大專院校交流,協助年輕學子提升研究和實務專業知識,並透過Google大學交流計畫、AI 創新研究營和半導體研究計畫等高階技術研究合作,深化台灣產學界在關鍵技術領域交流,感謝台大在各計畫的大力支持,期許產學界能共同邁步向前,協助台灣推動先進科技發展,落實智慧台灣願景。

相關報導

https://taiwan.googleblog.com/2023/05/university-relations.html#more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30504/2492526.htmhttps://taiwan.googleblog.com/2023/05/university-relations.html#mor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31519-Google-university-relations-semiconductor-project

 

【新聞稿】跨域融合・臺灣AI新局(2023/03/28)

跨域融合・臺灣AI新局

人工智慧 (AI) 技術的蓬勃發展,已深入各行各業、改變民眾日常生活,對人文社會帶來深遠影響。為引導AI成為人民信賴且有益於社會的力量,國科會推動臺灣人工智慧卓越中心 (Taiwan AI Center of Excellence,簡稱Taiwan AICoE),做為跨部會整合及國際合作平台,根基於科研技術、人才培育、AI治理等三大策略目標,銜接國內現有人工智慧研究基盤,並遵循「以人為本」、「永續發展」、「多元包容」等價值觀,協調各部會提升資源之投入綜效,特於今(28)日舉辦「臺灣AI展望與布局記者會」,邀請產官學研各界代表,攜手合作、接軌國際,共同引導及推動朝台灣可信賴AI的發展,善用AI技術來為人類社會福祉創造正面影響,實現「AI for Better Life」。

以人為本推動AI  接軌國際規範與價值觀

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國際社會逐漸追求符合人權、基本自由及共同民主價值等基本原則,落實於AI的發展與使用上,以契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提出的「人工智慧原則(AI Principles)」,與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落實國內以人為本的AI發展,確立資料治理規範與AI倫理價值,國科會已於108年頒布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引導國內科研人員有所依循,進一步積極研議共通性AI研發與應用倫理準則,跨部會合作推動臺灣AI倫理法制化,並與全球AI倡議接軌,將臺灣價值觀帶入國際規範,提升臺灣於全球AI治理的制度影響力。

立基AI國力  擴大台灣AI影響力

臺灣擁有世界級半導體產業的硬體實力,結合優質AI科研能量、研發人才等軟體技術,接軌全球AI新興關鍵技術是極具競爭力的。為拓展國際合作之整體策略布局,以Taiwan AICoE作為國際合作平台,提升交流層級,並根基於三大策略目標,在科研技術面向,強化AI核心科技國際合作;在人才面向,鏈結AI頂尖國際機構及學者建立亞太人才樞紐;在治理面向,參與以人為本AI國際組織,並與價值觀相近國家建立可信賴AI夥伴關係。由上而下引導國際合作策略布局,聚焦重點國家、領域、機構的對接與合作,建立跨部會合作平台並介接專業社群,共同擴大台灣AI國際影響力。

以國家高度 布建可信賴AI國際對話平台

近期生成式AI開始蓬勃發展,為AI科技注入嶄新希望與超乎想像的應用,其技術演變與所衍生的風險,將對人類社會造成結構性衝擊。Taiwan AICoE將匯聚產官學研能量,主動布局新興關鍵科技及發展要素,並多元介接政治、經濟、社會學、人類學、哲學等面向,落實以人為本的AI根基,以厚植可信賴AI卓越研究能量為目標,型塑臺灣成為國際級AI研發聚落,回應國家與全球重大挑戰,打造臺灣成為全球AI新銳。

啟動儀式合影左起為華碩雲端吳漢章總經理、所羅門陳政隆董事長、叡揚資訊張培鏞董事長、數位部李懷仁次長、中山大學鄭英耀校長、國科會吳政忠主委、台灣AI晶片聯盟盧超群會長、中華民國資訊軟體協會沈柏延理事長、義隆電子葉儀皓董事長、AICoE蔡志宏總召及AICoE許永真副總召

原文章連結

【活動訊息轉發】歡迎踴躍報名「臺灣AI展望與布局記者會暨跨部會交流座談會」(活動時間:2023/03/28)

歡迎踴躍報名「臺灣AI展望與布局記者會暨跨部會交流座談會」
人工智慧 (AI) 技術不斷突破,發展速度超乎預期,自2022年底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全球討論熱潮,並開啟生成式AI技術發展新紀元。
為銜接國內現有AI研究基盤,持續擴大研究動能與掌握AI目前及未來關鍵趨勢發展,國科會特舉辦「臺灣AI展望與布局記者會暨跨部會交流座談會」,邀請產官學界專家,就生成式AI技術發展及未來AI人才培育策略等主題進行討論,並向各界揭示未來AI發展戰略方向及推動重點,期以協力部會接軌國際,佈局AI新興科技發展契機,共同打造臺灣成為全球AI新銳。

【活動訊息轉發】歡迎報名人工智慧科研與法制國際論壇(活動時間:2023/03/09)

【活動訊息轉發】歡迎報名人工智慧科研與法制國際論壇
為推動臺灣AI科研落實人社法制與資料治理,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NSTC)將於3月9日假成功大學舉辦「人工智慧科研與法制國際論壇」。
本次論壇邀請美國AI倫理法制研究具卓越聲譽的法學專家,與國內AI法制學者、醫療AI科研學者齊聚,自智慧醫療領域切入,探討醫療資料釋出AI應用研究的實務議題,及所需的AI倫理與法制共識,透過搭建AI科研與倫理法制之對話,引領臺灣聚焦AI科研與法制共融之智慧醫療發展。

 

●時間:2023年3月9日(四) 9:30-15:30 (報到時間自上午9時起)
●地點:台南市成功大學自強校區電機系館B1 迅慧講堂
●形式:實體活動 + 線上直播
●本論壇為免費活動、網路報名,報名連結:
歡迎對於醫療領域之AI科研與法制共融發展有興趣者, 踴躍報名參加。
論壇分「實體會議」及「線上直播」同步進行。
實體會議時現場會提供中文同步口譯 ,線上直播僅原文呈現。
論壇採線上報名,唯實體論壇入場名額有限,請儘早報名保留席次,以免向隅。

其他注意事項
1.主辦單位將視報名狀況提前或延後線上報名時間。若報名者不克參加,可指派其他人選參加並通知活動小組。
2.主辦單位保留報名資格之最後審核權利。
3.現場報名學員恕不提供活動講義,主辦單位視現場狀況保有開放進場與否之權利。
4.本次活動若適逢天災(地震、颱風等)不可抗拒之因素,將延期舉辦時間另行通知。
5.若因不可預測之突發因素,主辦單位得保留議程及講師之變更權。

【新聞稿】臺大醫院與台大AI中心共同打造人工智慧急診 AI創新醫療流程改善急診壅塞問題

臺大醫院與台大AI中心共同打造人工智慧急診 AI創新醫療流程改善急診壅塞問題

急診來診病患具高度不確定性及時效壓力:無法預知來診時間、病患疾病種類、特殊事件導致急診快速湧入大量病患等狀況。因此,於病患看診流程之各階段導入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處置,可維持一致的看診品質、減低醫護人員負擔、有效縮短病患留院時間、提高急診處理量能。本院積極推動運用人工智慧科技,打造智慧醫療場域以提高醫療品質,由急診醫學部與台灣大學人工智慧技術暨全幅健康照護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台大AI中心)藉由執行國科會Capstone拔尖整合計畫“智慧急診:以人工智慧改善急診病人流動及解決壅塞之全面性策略”建立智慧急診創新醫療流程,並實際於臺大醫院急診完成近萬人次初步驗證,急診流程全面智慧化,在六個急診流程關鍵,成功開發13個AI模型,改善急診壅塞問題。

本計畫由台灣大學陳銘憲前副校長與廖婉君副校長,帶領台灣大學陳信希教授、傅立成教授、陳祝嵩教授、與王偉仲教授等技術團隊,以及由本院吳明賢院長,急診醫學部黃建華主任帶領近十位急診主治醫師,組成堅強跨領域團隊共同規畫進行。

 

建置算力與數據平台,急診流程全面智慧化

整合本院各科部室 (急診部、資訊室、醫研部、智醫中心等)、台灣大學AI中心多個研究團隊、業界夥伴 (華碩雲端、研華、商之器科技、維曙智能科技等) 投入人力、設備、軟體等,協力建置本院急診私有雲基礎算力、數據平台、以及串接院內數百項即時多模態病歷資料,開發即時AI輔助系統。目前於本院內所建置的急診私有雲平台,其中有六台專屬GPU與CPU伺服主機,區分為兩個高可用叢集 (HA Clusters),以提供AI模型訓練與推論的算力資源,並能支應急診24小時穩定運作需求。智慧急診流程所需之各項服務、AI模型、數據管理平台均在此私有雲平台運行。此平台整合數據介接傳輸、模型部署更新、運算資源分配、數據分析圖像化顯示介面等功能;平台上也同時運行數項臨床服務系統,包括AI輔助系統、急診中控台即時看板、病床管理系統、病床與設備定位系統等。

 

六個急診流程關鍵,成功開發13個AI模型
在急診看診流程中,選擇六個關鍵,開發對應的AI模型用以輔助醫師進行診療。模型開發階段需先向院內申請回溯性資料,並輔以國外的開放醫療資料進行訓練,多項模型效能達到世界最佳 (SOTA,state-of-the-art),並累積發表近30篇國際期刊與會議論文。成功開發13個適用於急診的AI模型。分別運用在急診檢傷、醫師問診、胸部X光檢查、管路誤置偵測、院內心跳停止預後建議、留觀離部評估、早期高危險偵測預警各階段,於病患留院期間,隨時根據當下狀況提供最新AI輔助建議:
一、    快速精確的電子化檢傷:用於預測檢傷等級、住院機率、留院時間,輔助醫師進行有效準確的檢傷分級分流。
二、    快速精準的病史分析:依據病人病史預測潛在癥狀與診斷的ICD code,提醒醫師可能的病因與處置。
三、    即時危險分級及辨識:對躺床病患以平躺胸部X光影像進行即時判斷,同時偵測是否感染肺結核、偵測有無氣胸癥狀與位置、及偵測是否有導管誤置情況發生。
四、    及早及適當安全的離部:預測三日再回診可能性、留觀期間死亡機率預測、住院可能性預測、停留超過 24 小時預測、相似病歷取回機制,輔助醫師評估病患離院風險。
五、    心跳停止事件的預後評估:本團隊獨創開發之技術,由腦部CT影像自動偵測與計算腦部灰白質比率,輔助醫師快速且精確評估病患後續治療規劃。
六、    病患手環早期高危示警:急診病患藉由戴上智慧型手環,隨時進行生理訊號監看,由模型偵測30~60分鐘後高危險狀況發生機率並即時提出警告,臨床醫護人員可提早介入處置。

保護病患隱私,進行臨床前瞻性試驗,導入多院區落地試用

研究團隊與業界夥伴依據本院急診使用需求,在急診私有雲平台上,以一年半時間共同開發出智慧急診AI輔助系統,介接數百個即時病歷項目欄位與醫療影像,以每15分鐘頻率更新每位急診病患狀態與AI建議,並能同時追蹤多院區至少五百名以上急診病患。藉由使用AI輔助系統,醫師能隨時掌握負責的病患狀況,如同有位AI助理隨時提醒,不僅減輕醫師負擔也達到一致的醫療品質。

為確認臨床效益,並兼顧病患隱私,整個急診創新流程撰寫嚴謹的IRB計畫書經台大醫院倫委會審核同意,所有病歷與影像資料以即時去識別化的方式進行臨床試驗,已有近萬名案例進行驗證。為使各地區均能運用創新智慧醫療工具,本院規畫於今年2月起陸續在雲林分院及新竹分院導入試用。不僅能平衡城鄉醫療資源差距,也能依據不同區域看診需求,持續收集資料並進行調整優化。

 

急診現場智慧化,圖像式管理急診人流、病床及設備

透過院內定位系統,準確定位總院急診場域內一百多張病床與數百項設備;嘗試調整臨床流程,使用病床管理系統以掌握病床位置與使用狀態 (如空床、使用中、待清床、維護中等)。急診醫師與護理師可使用診間電腦,或行動式平板手機,透過連接急診中控台即時看板頁面快速掌握現場病患與資源的全面狀況,以快速因應緊急狀況。

國科會補助,發展智慧急診,儲備研究動能

導入人工智慧技術,需要投入相當多的資源與人力。藉由三年來國科會支持與各方投入協助,已奠定本院智慧急診的基礎,並將繼續導入創新流程於各院區進行試用。這個智慧急診創新醫療流程可說是本院啟動智慧醫療最好的範例,為持續加速轉動這個創新循環,除了擴大應用持續營運優化之外,也將本院過去十年的急診病歷資料,清理建置為“急診特色資料庫”,交由醫學研究部管理,開放供本院未來醫學研究使用。這是臺大醫院在推動智慧醫療的里程碑,也是下一階段的起點,未來將持續在智慧醫療的領域,為守護全民的健康持續努力。

新聞稿出處

相關報導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220002229-260405?chdtv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2444061

https://reurl.cc/LNyV0x

【活動訊息轉發】歡迎報名參加專題演講(活動時間:2023/01/03)

【活動訊息轉發】歡迎報名參加專題演講(2023/01/03)

  • 時間:2023年1月03日(星期二) 上午10:00
  • 地點: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資工系)工程三館4樓427室
  • 費用:免費報名參加
  • 報名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AqyWSfc1ru9AGMQHzrtDLYmxBejbIi12ukmAPv2jdkUNZeQ/viewform

注意事項:
(1)參加活動之成員,需同意將活動進行中的照片授權給主辦單位使用。
(2)現場不提供餐點,敬請用過餐後前來。
(3)主辦單位有修改活動內容之權利。

 

主辦單位: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電腦遊戲與智慧實驗室(CGI Lab)